估值480亿独角兽,再闯港交所

 文丨直通IPO  韩文静

多次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未果的微医,再次“卷土重来”。

12月31日,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微医”)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早在2021年4月,微医曾向港交所提交过上市申请,但未能成功,此后在资本市场上似乎声量渐弱。

此前的上市招股书中,微医称自己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如今,在最新的招股书里,微医的定位是“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由此可见,微医在业务结构上已发生重大转变。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里“消失”已久的微医,如今重回聚光灯下,再度冲击港交所靠的是什么?

上市计划曾一度搁置,红杉腾讯都来投了

在成立的十多年里,微医经历13轮融资,成功吸引了红杉中国、腾讯投资、启明创投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与背书,且数次向外界释放出筹备IPO的积极信号,但都未能成功踏入资本市场。

2011年前后,廖杰远推出医生预约平台挂号网,这也是微医的前身。次年,公司便获得了由风和资本、五源资本领投的总额达2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4年,五源资本继续加注其B轮融资,复星集团、腾讯、启明创投也投入资金。

凭借着巨大的挂号入口,公司的业务开始从单纯的挂号、就医流程优化向全链条延伸。2015年,挂号网更名为微医,并在中国成立首家互联网医院,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同年,公司宣布完成3.94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

彼时,微医的业务主要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前者为C端用户提供在线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处方配药、在线结算医疗费用等;后者为C端用户提供慢病管理服务及为企业客户提供线上诊疗、转诊、健康监测、健康指导等服务。

2018年,微医完成5亿美元战略融资。彼时有传闻称,微医在融资结束后,将于年底在香港上市。2021年2月,红杉资本与千禧投资一起对微医进行了4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

2021年4月,微医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未等来上市聆讯。2022年年底,微医完成6688万美元G轮融资,投后估值来到了67亿美元(约489亿人民币)。

IPO前,微医创始人廖杰远通过New Forte持股为11.51%,WD Family B Limited持股为3.57%,WD Family C Limited持股为1.92%,WD Family X Limited持股为3.51%,友邦保险持股为1.58%,腾讯持股为8.79%,红杉持股为2.29%,高瓴持股为4.13%,高盛持股为1.93%,Qiming Venture(启明创投)持股为2.69%。

迟迟未见上市背后,或许承载着微医在商业模式上的焦虑。与靠医药电商业务盈利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不同,医疗服务业务需要更长时间来证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2018-2020年,微医年内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19.1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15亿元、7.57亿元、8.69亿元,报告期内经调整净亏损累计达20.41亿元。

持续的亏损使得投资者对于其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存在担忧,无疑会对公司的上市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上半年营收增长107.4%,讲出AI新故事

如今距离其首次递表已过去三年半时间,微医二次递表冲击港交所,备受资本市场和行业的关注。随着最新版的招股书公布,微医又向资本市场讲出了新的故事。

招股书显示,微医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18.18亿,同比增长107.4%,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都远超2021年版招股书所涵盖的时期。

与此同时,公司亏损收窄趋势明显,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调整亏损率分别为140.8%、59.7%、27.1%以及7.0%,呈大幅收窄趋势。

收入规模增长的背后是,微医在业务结构上已发生重大转变——从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到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点从收入构成便可窥知一二,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微医来自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以及10.24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14.4亿元。

2024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近八成,显然,AI业务正在成为其收入主力;而在2021年版招股书中,并未明确体现出AI业务在收入中的如此高占比和重要地位。

据悉,微医主要通过健共体提供AI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及增值服务。其中,微医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由医疗机构通过健共体向个人会员提供医疗服务。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诊断、处方及治疗能力,微医负责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标化运营、连接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促进健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微医的健管师可通过定期线上线下互动有效管理会员的饮食及生活方式,旨在提高会员的健康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健康成本。

事实上,微医对于AI的布局早就有迹可循。招股书提到,早在2017年,受AI技术兴起的启发,公司成立AI医疗团队并与中国知名大学共同成立AI实验室,以探索医疗领域AI的应用。2021年初,微医为天津市健共体开发了数字医疗基础设施。自2023年起,微医专注于开发为医疗健康行业量身定制的AI技术及应用,以进一步加强健康管理。

时至今日,微医控股已建立起涵盖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健康管理和医疗费用智能控制的AI驱动型价值业务。

从整个行业来看,作为中国数字健康行业的组成部分,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AI医疗支出总额计,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行业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97亿元,预计将于2030年增至人民币13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6.2%。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微医是2023年按收入划分的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是中国唯一一家透过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截至2024年12月21日,微医已在其数字医疗平台上连接约11500家医疗机构和318000名医生,相比2021年版招股书中提到的截至2020年12月31日连接中国31个省的超7800家医院和众多医生,在数量和覆盖范围上都有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