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 50 多岁自驾环游中国的苏敏阿姨吗?她的故事曾经触动了无数女性。如今 5 年过去了,“出走的决心”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在苏阿姨的故事里,“出走”是抛开身份的枷锁,离开不如意的生活,自由行走于山川湖泊间。
而今天的故事里,1958 年出生、河南郑州的李东菊阿姨却让我们发现了“出走”的另一种价值。
遭遇下岗和离婚,一度被诊断出躁郁症,而后年过五旬的她决定用微薄的退休金骑行十多个国家。
只会四句英文、经历食不果腹、暴雨时无处栖息……再归来时,她却长出了新的生命力,还附赠一颗卸下所有过往恨意的心脏。
李东菊是河南的一位普通阿姨,知名记者主持人张越不久前拜访了她。
坐在一大片麦田边的板凳上,她穿着搭配朴素的运动服,有一张跟所有 6 旬女性无异的脸——皱纹自然生长,头发半白稀疏,皮肤还比一般人黝黑。
如果不是她翻出年轻时的相簿,谁又会想象到,她也曾是穿着荧光色吊带、烫着卷发戴着眼镜、坐在格子间里的白领。
而接下来的故事,听者觉得跌宕起伏,她讲述时却始终浮现淡然温和的微笑。
45 岁时,李东菊遭遇下岗,不久之后又发现丈夫有外遇。
在这之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生活上极其依赖丈夫的人”。
而丈夫呢,对她来说是再完美不过的伴侣:长相帅气、精致利落、脾气特别好、钱都上交给她、给家里做饭、带她跟儿子拍写真。
从天落到地,内心如五雷轰顶。
嘴硬说离婚就离婚,还主动放弃所有财产。当时并不是出于什么“勇敢”,只是想赌气挽留丈夫。
谁知道丈夫真的就同意了,搬离了温馨的小家,跟外遇重组家庭,并且从此在李东菊的生命里消失了 20 年。
难以想象,20 年前刚刚遭遇这一切的李东菊,每天站在这片麦田边该有多绝望。
失眠、精神崩溃、如祥林嫂般逢人必说自己的苦难,导致所有的老朋友老同事都拉黑了她。
儿子带她去看精神科医生,被诊断出极其难治愈的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终身服药。
那个时候的李东菊,甚至连郑州的外环都还没有去过……
麦田的旁边是一条公路,这条公路通往郑州、通往外省、也通往了李东菊新的人生故事。
有次儿子开车带李东菊散心,她看到郑州的路边有一行骑行队,她想到医生说,“情况稳定的时候要多出去走走”。
她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爱运动爱跑步,突然萌生了加入骑行队的念头。
这时候的李东菊并不知道骑行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也许她只是出于“自救”的本能——离开破碎的家庭,别再当个自怨自艾的“精神疾病患者”。
2013 年,她第一次付诸行动,打算骑行去西藏。说通了家里人,证件办好了,却被最现实的问题卡住了——去银行卡取款只有 170 元。
是啊,对于下岗的中年女性来说,连出走都是艰难的。这样现实和无助困住了李东菊,也困住了千万个跟她一样想要“出走”的女性。
李东菊没有气馁,找了份临时工去做,省吃俭用攒下来一千块,又要再次行动。
身边的人不理解这种执着,但李东菊却觉得非去不可。
对她来说,那不是骑行游玩,是深陷抑郁之中劈开一条生路。
当时的她是这么写的:“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放弃,要么勇敢面对,积极地活着。为了拯救自己,一无所有的我,选择了骑行这条不寻常的路。”
2014 年,从没出过郑州的李东菊,终于跟上了去东南亚的骑行队。
然而,现实给了她致命一击。
因为用的老年手机,又跟不上队伍,跟大部队失联了,她被“丢”在了东南亚。
当这样喜剧电影绝佳开场般的剧情,真的发生在一位没有任何生存技能的中年女性身上时,无疑是恐怖片。
独自流浪的李东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好歹平安归来了。
“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是李东菊对首次东南亚之行的总结。
这次回来,她锻炼身体,积攒装备,自己学着做攻略。
然后,再次出发。
2015 年,她带上小狗,从郑州骑到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北极村,大概 6, 000 多公里。这对于开车自驾的人来说,都不算轻松,更别提她还是一路骑行。
之后,一人一狗又去了云南西双版纳、芒市、腾冲、瑞丽……
失败的东南亚之旅没有劝退李东菊,她的梦想依旧是全球骑行。
2017 年,李东菊决定再“战”东南亚,依旧是靠着那一点微薄的退休工资穷游。
比起上次,她随身携带的装备多了不少,这些都是李东菊为了省钱一点点蹲守淘来的换季折扣品。
在国外,她学会了用简单的手势表示吃饭睡觉,讨价还价的时候就在计算器上打出来。没想到仅靠这些她一个人完成了东南亚之旅。
再到 2019 年,骑行的“野心”达到了新高度,技能自然也更多了。
跟着当地的老太太去超市买打折食品、晚上求助咖啡店店员免费打地铺、买便宜的沙拉食材自己动手做……
只花一万多人民币,66 天骑行欧洲五国。也是这趟旅程,让李东菊获得了一千万人的关注。
然而,赞美声的背后是无数的至暗时刻:误闯过边境线、被关过小黑屋、在墓地搭过帐篷、甚至差点被绑架……
迷路在波黑的山上时,她写下日记:
“绝望到顶了,丢下车坐地上开始哭。哭也哭够了,我在问自己:光哭有用吗?必须自己救自己,走出山才有希望。”
“我极为绝望的时候,总会看自己的手,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所有,从来没有什么运气,但我有一双会劳动、会学习的手,张开是乞求,合起来是意志。”
也许是这股意志力带来的奇迹,她遇到了一位开超市的中国女人。给了她一碗八宝粥,挽留她过了一夜,还让她洗了澡,洗了衣服。
这样的帮助,她还遇到过无数次。
有时候实在没钱住旅馆,她就恳求咖啡店的店员,让她简单打个地铺,保证一大早开门就走。
比起曾经的痛苦和遭受的恶意,这些善意持续点燃着她,让她觉得温暖,也一路坚持。
她没有时间去回忆痛苦,甚至连药都不需要吃了,那些曾经让她失眠失心的恨意,早已在一路的山川湖海间渐渐消散。
她被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的灯塔和极光吸引,被塔斯马尼亚岛的白沙碧海所震撼,也为澳洲森林大火中一只失去同伴的乌鸦而悲悯。
李冬菊的心和思想逐渐变得宽广,不再囿于婚姻的失意,而是变得更有大爱。
李东菊的“自救”颇见成效,而另一边,她出轨的前夫却脑梗多次,外遇的第二次婚姻也离了。
儿子带她见了前夫,没有提前跟她打招呼。
看到曾经每天都要把自己收拾精致帅气的前夫,如今脸肿眼斜,一半身体失去行动力,李东菊一下子接受不了。
李东菊决定跟前夫复婚,照顾他。
外人多不理解,李冬菊倒是有好几个理由:
一是想给儿子减轻负担;
二是时常一个人也会觉得孤单,找新的不如跟旧的磨合;
三是经过这些年,她真的一点都不恨,全放下了。
“你恨着别人的时候,是自己痛苦。骑行让我感悟了人生,我很明白要爱自己。”
她有时会带着手脚不便利的前夫,一起到处看看。坐火车当背包客,到了拉扎,进了尼泊尔、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又回到泰国,再到柬埔寨。
争议也从这里开始。
有人说,李冬菊没有活成爽文女主,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
有人说,李冬菊成了真正的强者,心有大爱,才能做到原谅。
我们不想宣扬这样的做法,但两个人的感情,未知全貌,也很难去评判什么。
只是希望,李冬菊手握进或退的选择权,能活得更快乐。
没有任何背叛和痛苦值得歌颂,真正值得歌颂的,是一个普通中年女人陷入绝境,却依然努力自救、向死而生的心。
写这篇文章时,李东菊的定位在哈萨克斯坦。
她说她的梦想是骑行去南极、去北极、去冰岛、去满 100 个国家……
或许,无所谓前夫再怎么样,生活再变成什么样,李东菊都会自由上路的。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