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的扁担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阿嬷的扁担

□康佳婧

阿嬷有一根老扁担,它由普通的竹木做成,两头微微上翘,中间部分被磨得发亮,上面还有几道深深的竹纹。扁担上缠着的防滑红布条已经褪色发硬,但每次擦拭时,阿嬷仍会仔细地修剪那些翘起的线头。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这根扁担是与阿嬷如影随形的,几乎每日天刚蒙蒙亮,她就拿着扁担出门挑水了。装满水的两个大桶挂在扁担上,挑着它们走路并不轻松,阿嬷总得走走停停,才能将它们带到菜地里浇灌菜苗,田间地头也时常留下她深深浅浅的脚印。赶海的时候,阿嬷起得更早,往往从日出忙到日落,她才会用扁担挑回一筐筐沾满海泥的牡蛎或海虾。不过小时候的我更盼着阿嬷带着扁担去赶集,到了傍晚时分,我就蹲在门口等她回来。每次远远望见阿嬷的身影,我就兴冲冲地奔过去迎接她。我的小心思瞒不过阿嬷,不等进屋,她便放下扁担,从竹篓里翻出几个肉松面包,递到我手里,笑眯眯地说:“快拿着,是你最爱吃的。”

上中学那年的暑假,我执意要帮阿嬷挑水去菜地。我学着她的样子弯腰抄起挂着两桶水的扁担,谁知没走多远,肩膀就疼得厉害,脚步也犹如醉鬼般踉踉跄跄,两桶水还被晃得不断往外溢出,很快便将我的裤腿打湿。阿嬷见状,只得赶忙伸手帮忙扶住摇晃的扁担,生怕我摔跤。好不容易到了菜地,放下扁担的我揉着肩膀直喘气,忍不住问:“阿嬷,你这么瘦小,怎么挑得动这么重的水桶?”她笑着帮我揉着肩膀,说:“小时候一直帮大人干活,习惯了。”接着她还不忘叮嘱道:“我的身子估计就是被扁担压矮的,你可要多吃点饭,别像阿嬷这么矮。”

有次听父亲说起,我才知阿公早年一直在外打拼,家里全靠阿嬷一个人撑着。春种秋收,赶海卖货,她的扁担两头挑过无数粮食和鱼虾。那时的阿嬷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油灯下缝补衣物,不仅是为了赚钱贴补家用,还想给几个孩子补齐学费。即使日子最难的时候,阿嬷也不曾让哪个孩子辍学。后来儿女都成家了,阿嬷又把孙辈们接到身边照料。直到这些孩子都回城里上学了,她依旧闲不住,天天带着扁担出门,不是用它挑水和肥料去侍弄菜地,就是把养肥的鸡鸭带去市场上售卖。父亲总劝阿嬷歇一歇,她却说:“忙活了一辈子,歇下来浑身不自在。”

后来,我上了大学,渐渐老去的阿嬷挑不动水了,老扁担就只能“退休”了。如今的多数时间,老扁担都是靠在阿嬷房内的墙角积灰,但只要回老家帮忙打扫房间,我便会将它擦洗一番。每当这时,阿嬷就会忍不住念叨起以前的事,比如哪年收成好,装满竹筐的稻谷差点压弯了扁担。还有某次赶海时捡到几个大海螺,将它们挂在扁担上,一路上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而讲到我小时候等着她卸下扁担、掏出肉松面包的可爱模样,阿嬷更是眉眼带笑。我渐渐明白了老扁担的纹路里藏着的岁月,原来就像阿嬷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而老扁担静静待在那里,也像阿嬷一样无声地守着老家,守着那些挑水、赶海、赶集的寻常日子。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