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残男童出生后怪病缠身,儿媳的做法让婆婆心

“嬷嬷,我去财务科了,那边答应还能往后拖一个礼拜,这次是副院长帮忙打招呼了,大家也都尽力了。”医者仁心,小光的责任护士一边给小光套上治疗仪,一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光的奶奶温秀红。“挺好,挺好!这真是感谢你们费心了,这下子老太太又该哭了。”隔床的病友有趣地打着圆场,在这十多平的病房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月都要上演一次。温秀红流下了眼泪,一旁的病友说着她的不易,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七十岁的老人,到现在还在努力撑着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温秀红这辈子没享过几天福,还没出嫁前,她在家带着一众兄弟姐妹讨生活,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力。嫁给老伴后,生下孩子没几年,老伴就因病离世,留下温红秀孤儿寡母艰难生活。眼看着儿子长大了,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温红秀才过上几天好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在公路上突遭意外,造成右腿残疾,左腿损伤,从那以后就算拄着拐杖,也只能勉强走几步,从屋里走到院外都要费很大力气。儿子正是结婚的年纪却变成了残疾,十里八村的媒婆都避而远之,操心儿子终身大事的温秀红整天哭,本以为这辈子儿子会一直打光棍,却没想到一场特殊的缘分却越来越近。

在亲戚的牵线下,儿子和同样残疾的儿媳结识了,女方是先天小儿麻痹,同为残疾人的两人,因为有着相同的遭遇,在一起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温秀红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把亲家请过来想给两个孩子定下婚事。

“亲家,我说这话不好听,可也是事实,你也别怪我嘴拙,两个孩子都有问题,我闺女过来可能也帮不上啥忙,大程这样也挣不到钱,指着他俩挣钱过好日子不现实,这个家以后还是多靠你帮衬着,以后就辛苦你了。”饭桌上,亲家直白的一段话,注定了温秀红下半辈子的劳碌命。可那时候温秀红是幸福的,虽然儿子儿媳帮不上啥忙,家里里里外外都需要自己操持,可毕竟日子还在正常往前走,温秀红也经常劝说自己要知足常乐。

第二年孙子小光出生,温秀红如愿地抱上了大孙子。但小光随后就被确诊多种病症,“头骨闭合不全”“癫痫”“多动症”。当地医院看了很久也看不好,温秀红决定带着孙子去北京,那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好几次因为坐错了地铁差点迷路。

两根布绳,一块裹布,温秀红背着小光游走在北京的大街,祖孙俩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大孙,你快看,这是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方,这里有最好的大夫,在这咱们一定能把病看好。”温秀红更多的是自言自语,因为背上的小光,不仅头部没力歪斜着,更是对奶奶的话不为所动,连句话也不会说。

温秀红记得很清楚,她带过来的两万块钱,住宿和检查就花了大半,后来仅仅住了3天院,就因为交不上住院费被迫出院。闻秀红知道,孙子这辈子没希望了,她只好背着小光返回了老家。“你咋不领孩子去康复医院看看?娃娃这病你去大医院没用,孩子爸妈都这样了,可得看好孙子。”远房的妹妹告诉温秀红去试一试,可温秀红却愁眉苦脸不发一声。“放心,咱家这种情况应该花不了多少钱。”表妹看出了温秀红的担忧,积极鼓励他带着孙子去寻找希望。

温秀红再次带着小光出发了,出发之前儿子流下了无力的眼泪。“娘,我一点忙也帮不上,让你快七十了还天天熬着往外跑。”“孩子好就是我好,就是咱们全家都好,等孩子治好了,咱们家的苦日子也就到头了。”祖孙俩在医院里汗如雨下,每天都被繁重的康复科目折腾得气喘吁吁。

就在此时家里打来电话,一个温秀红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出现了,亲家把儿媳接走了,并留下话来要夫妻俩离婚,没办法温秀红立刻带着小光返回了老家劝说,希望儿媳可以回心转意。温秀红好话说尽,床上的小光发出“妈……妈”的字眼,温秀红湿了眼眶,孙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儿子儿媳在一旁也很震惊,可小光的人生第一次的开口,还是没能留住要走的妈妈,几个月后俩人去办理了离婚手续。

儿媳的离开,无疑是夺走了温秀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温秀红第三次踏上了离家的客车,这一次她决心一定要把孙子治好再回来,可到了医院的她才知道,之前孙子的康复补贴额度已经用光,以后要自费才能康复,这对于已经七十岁的温秀红来讲,无疑是遇到康复以来遇到的最大难关。

温秀红省吃俭用,平日里连个馒头都舍不得买,为了省钱,她和小光仅租了一个带隔断的出租房,可即便这样省下来的钱,只够孙子康复一个半月,眼下温秀红早已是两手空空,每天都在为孙子的费用发愁,而祖孙俩的生活更是没有保障可言。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