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向科技冲刺港股IPO:营收激增361.5%背后净亏损扩大73.5% 毛利率不足3%双集中风险凸显

主营业务:99%收入依赖新能源重卡销售 智能方案尚未变现

深向科技定位为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提供商,采用“研发+第三方定制生产”模式,核心产品包括深向星辰(长途干线)和深向星途(中短途),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6384辆,生产依赖江淮汽车、山东雷驰等第三方合作方。

收入结构高度单一,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售收入占比均超99%,零部件销售占比不足1%。智能货运解决方案目前免费提供,尚未贡献收入,商业化路径未明确。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驱桥部分自研,但生产环节外包导致成本控制能力薄弱。

财务数据:营收三年激增361.5% 净亏损同步扩大73.5%

收入与利润:高增长难掩持续亏损

公司营收从2023年的4.2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9.61亿元,同比激增361.5%;但同期净亏损从3.89亿元扩大至6.75亿元,增幅达73.5%。2025年上半年营收15.06亿元(同比+98.4%),净亏损3.71亿元(同比-1.6%),亏损幅度未见收窄。

指标 2023年(亿元) 2024年(亿元) 同比变化 2025年上半年(亿元) 同比变化(较2024年上半年)
营业收入 4.25 19.61 +361.5% 15.06 +98.4%
净亏损 -3.89 -6.75 -73.5% -3.71 -1.6%
毛利率 0.4% 0.5% +0.1个百分点 2.9% -0.7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 3.52 3.65 +3.7% 1.79 +4.4%

毛利率:三年均值不足1% 盈利路径未清晰

尽管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始终处于低位,2023年0.4%、2024年0.5%,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2.9%,仍远低于传统重卡OEM 10%-15%的平均水平。招股书称“正向定义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较燃油车低18.7%”,但当前营收规模未形成盈利支撑,2024年研发费用3.65亿元(占营收18.6%)持续侵蚀利润。

客户与供应商:双集中风险显著 前五大客户供应商占比超五成

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贡献50.7%收入 最大客户依赖度25.7%

2024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达9.99亿元,占总营收50.7%;最大单一客户收入5.05亿元,占比25.7%。2025年上半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仍达51.4%,集中风险未改善。客户主要为物流公司、港口运营商及电池租赁公司,部分存在“客户-供应商重叠”情况,如向供应商A采购电池的同时向其子公司出售电池包,交易公允性存疑。

供应商集中度: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61% 供应链单一风险高

2024年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92.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22.3亿元,占比61%。核心供应商包括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整车定制合作方江淮汽车等,供应链高度集中导致议价能力薄弱,若核心供应商断供或提价,将直接影响生产连续性及成本控制。

股权与管理层:实控人万钧掌控26.22%表决权 管理层薪酬披露不充分

创始人万钧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上海钧纬、北京成岳等)合计控制26.22%股权,为单一最大股东。核心管理层包括首席技术官田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总工程师谭昌毓(前北汽福田)等,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

招股书未披露管理层具体薪酬明细,仅提及2024年董事总薪酬1100万元,万钧个人薪酬未单独列示。对比同业,新能源商用车企业高管年薪中位数约300万元,薪酬透明度不足可能引发对激励机制有效性的质疑。

风险因素:累计净亏16亿+流动比率0.61 多重隐患威胁持续经营

财务风险:累计净亏16.19亿 流动负债净额20.9亿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净亏损16.19亿元,流动负债54.1亿元,流动资产33.2亿元,流动比率仅0.61,存在短期偿债压力。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大,2024年净流出4.3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5.09亿元,主要依赖融资活动现金流(2024年融资净流入8.72亿元),若融资渠道收紧,可能触发流动性危机。

经营风险:技术迭代压力+政策依赖 研发投入增速滞后营收

新能源重卡行业竞争激烈,面临传统OEM(如三一重工、宇通重工)与科技公司双重夹击。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维持技术优势,但2024年研发费用增速3.7%远低于营收增速361.5%,技术储备可能不足。同时,行业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及新能源政策,若补贴退坡或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市场需求。

合规风险:第三方付款+数据安全 历史问题或引监管审查

往绩记录期内存在第三方付款安排(2024年占收入0.4%),虽已终止但可能引发监管对收入真实性的审查。智能驾驶系统涉及大量路测数据,需符合《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跨境数据传输存在合规风险,若数据安全不合规可能面临处罚及业务暂停。

同业对比:市占率2.7%毛利率仅0.5% 远逊同行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深向科技在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十,市占率2.7%,远低于头部企业。毛利率0.5%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传统重卡OEM毛利率约10%-15%),主要因公司尚处投入期,规模效应未显现。

公司/指标 2024年市占率 2024年毛利率 2024年研发费用率
深向科技 2.7% 0.5% 18.6%
行业平均(传统OEM) - 10%-15% 5%-8%

结论:高增长难掩多重风险 盈利前景存疑

深向科技凭借新能源重卡市场红利实现营收高速增长,但其持续亏损、客户供应商双集中、现金流依赖融资等问题凸显基本面薄弱。尽管行业前景广阔,但公司毛利率不足3%、累计亏损超16亿元,短期内盈利难度大。供应链单一、政策依赖及合规风险需重点关注,投资者应审慎评估其技术商业化能力及长期盈利能力,警惕估值泡沫风险。

(数据来源:深向科技招股书)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