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工重机冲刺港股IPO:高空作业设备收入腰斩57%,物料搬运机械激增208%藏隐忧

主营业务与商业模式:全球矿山设备龙头,收入结构现失衡

临工重机定位全球矿山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供应商,核心产品包括矿山运输设备、矿用挖掘机、高空作业设备及物料搬运机械。2024年以收入计位列全球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第一、国内高空作业设备企业第五。商业模式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26.8%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44%,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结构出现显著失衡,高毛利的高空作业设备收入大幅下滑,低基数的物料搬运机械虽激增但贡献有限。

营业收入及变化: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4.2%,增速由正转负

公司收入在2024年实现21.5%的增长后,2025年上半年出现显著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4.5亿元同比下降14.2%,主要受高空作业设备业务拖累。

期间 收入(人民币百万元) 同比增长率
2022年 10,528.8 -
2023年 9,897.1 -6.0%
2024年 12,028.3 21.5%
2024年上半年 6,448.8 -
2025年上半年 5,531.5 -14.2%

从三年数据看,公司收入波动较大,2023年同比下滑6.0%,2024年反弹增长21.5%,2025年上半年再度转负,显示业绩稳定性不足,尤其在高空作业设备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增长持续性存疑。

净利润及变化:2025年上半年增速21.3%,毛利率提升难抵收入下滑

尽管收入下滑,公司净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仍实现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21.3%,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但净利率从2024年的8.3%升至11.5%,反映收入下滑背景下,利润增长更多依赖成本控制而非规模扩张,可持续性需观察。

期间 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 同比增长率 净利率
2022年 954.2 - 9.1%
2023年 973.8 2.1% 9.8%
2024年 1,000.0 2.7% 8.3%
2024年上半年 521.6 - 8.1%
2025年上半年 634.5 21.3% 11.5%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净利润仅微增2.7%,低于收入增速(21.5%),显示规模效应未充分体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降幅,主要依赖毛利率提升,但高毛利的高空作业设备收入大幅下滑,未来毛利率能否维持存忧。

毛利率及变化:整体毛利率升至22.4%,高毛利业务收入却腰斩

公司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17.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22.4%,主要受益于新能源产品占比上升。但细分业务板块表现分化,高毛利的高空作业设备收入大幅下滑,可能拖累整体盈利水平。

业务板块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 2024年毛利率 变动幅度
矿山设备 19.2% 17.4% +1.8pct
高空作业设备 27.7% 25.2% +2.5pct
物料搬运机械 27.2% 22.3% +4.9pct
整体 22.4% 20.1% +2.3pct

高空作业设备毛利率高达27.7%,显著高于矿山设备的19.2%,但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57%,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49.0%降至24.6%,导致高毛利业务对利润的贡献被削弱。若该业务下滑持续,整体毛利率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营业收入构成及变化:高空作业设备收入腰斩57%,矿山设备独木难支

2025年上半年收入构成呈现“一降一稳一增”特征:核心业务高空作业设备收入大幅下滑,矿山设备基本持平,物料搬运机械高速增长但基数极低,收入结构失衡问题凸显。

业务板块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亿元) 2024年上半年收入(亿元) 同比变动
矿山设备 35.3 35.1 +0.6%
高空作业设备 13.6 31.6 -57.0%
物料搬运机械 1.58 0.51 +208%
后市场服务及其他 4.82 4.23 +14.0%

矿山设备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54.4%升至63.8%,成为绝对支柱,但该业务增速仅0.6%,增长乏力;高空作业设备收入从31.6亿元降至13.6亿元,降幅57%,是收入下滑的主因;物料搬运机械收入增长208%,但绝对值仅1.58亿元,占比2.9%,对整体收入贡献有限。若矿山设备增长停滞,公司收入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客户及供应商集中度:前五大客户贡献28.4%收入,供应链依赖风险显现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存在单一客户或供应商变动影响业绩的风险。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15.7亿元,占总收入28.4%,其中最大客户收入占比12.5%,客户集中度过高可能导致议价能力削弱及收入波动风险。

供应商方面,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7.0%,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液压系统等依赖外部供应,若主要供应商产能受限或合作终止,可能影响生产连续性。尤其在海外市场扩张背景下,供应链稳定性对交付能力至关重要。

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交易3.2亿元,定价公允性待考

公司与控股股东临工集团及其关联方存在持续交易,2024年交易总额达3.2亿元,占总收入2.7%。其中向临工集团附属公司销售矿山设备4.72亿元,采购自动导引车等产品0.95亿元,交易定价虽称参考市场价,但关联交易占比仍需关注公允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向关联方销售商品同比增长42%,其中对临沂临工集团成套设备租赁有限公司销售额占关联销售的38.5%,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叠加,可能存在利益输送风险,需进一步披露定价依据及可比市场价格。

财务挑战:资产负债率57.4%,经营现金流下滑84.8%引流动性担忧

公司面临资产负债率高企及现金流恶化的双重财务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总负债101.9亿元,资产负债率57.4%,带息负债9.26亿元,存在利息偿付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仅0.6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4.8%,现金生成能力显著减弱。

现金流下滑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收放缓及存货增加。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达61.47亿元,周转天数223天,较2024年的189天延长17.9%;存货39.92亿元,周转天数155天,较2024年的118天增加31.4%。现金流与营运效率双降,可能引发短期流动性紧张。

同业对比:毛利率领先但研发投入不足,长期竞争力或受限

与国内同行相比,公司毛利率优势明显,但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可能影响长期技术竞争力。2024年整体毛利率20.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新能源产品占比提升;但研发费用率仅3.4%,低于行业龙头企业5%以上的水平,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在智能化、电动化等关键技术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

以2024年数据为例,行业龙头三一重工研发费用率5.2%,徐工机械4.8%,均高于临工重机。长期看,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削弱产品迭代能力,尤其在工程机械电动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技术储备不足或导致市场份额被侵蚀。

实控人及管理层:王氏家族控股55.5%,股权激励缺失引团队稳定忧

股权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实控人王志中通过临工集团间接持有55.5%股权,形成绝对控制,公司治理可能受家族影响。管理层薪酬存在差异,董事长于孟生2024年薪酬182万元,CEO张善睿210万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核心团队未实施股权或期权激励,长期激励机制缺失可能影响管理层稳定性及积极性。

此外,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年薪仅10万元,显著低于市场水平,可能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影响董事会监督效力。在港股上市后,公司治理结构的独立性及管理层激励机制完善性需重点关注。

风险因素:海外政策与产品结构双重夹击,多重风险待解

国际贸易风险:海外收入占比36.6%,关税壁垒威胁增长

2024年海外收入44亿元,占总收入36.6%,主要市场包括南美、中东及欧洲。美国对中国工程机械加征关税及反倾销调查持续,若主要海外市场出台贸易限制措施,将直接影响出口业务。例如,美国对非公路自卸车的关税税率已达25%,进一步加征可能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

产品集中度风险:矿山设备占比超60%,下游行业波动冲击大

矿山设备收入占比63.8%,下游依赖采矿行业投资。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采矿企业缩减资本开支,或环保政策收紧限制矿山开采,将直接冲击矿山设备需求。2024年全球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5.2%降至3.8%,行业景气度下行可能传导至公司业绩。

应收回款压力:周转天数223天,坏账风险上升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61.47亿元,周转天数223天,较2024年延长17.9%,其中账龄1年以上的占比16.2%,坏账风险较高。尽管公司已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但在经济下行周期,客户偿付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实际坏账率上升,侵蚀利润。

监管提示与投资建议

临工重机作为全球矿山设备龙头,新能源转型与全球化布局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面临高空作业设备业务下滑、财务结构承压、关联交易依赖等多重风险。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高空作业设备下滑持续性:该业务收入腰斩57%是否为短期波动,需跟踪国内基建投资及房地产政策对高空作业平台需求的影响;
  2. 海外市场政策变化:关注主要出口国贸易政策动向,尤其是美国、欧盟的关税及反倾销措施对海外收入的潜在冲击;
  3. 现金流与营运效率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下滑84.8%、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需观察公司在回款管理及库存控制方面的改善措施;
  4. 关联交易透明度:与控股股东的交易定价是否公允,建议公司进一步披露可比市场价格及独立第三方交易数据,消除利益输送疑虑。

综上,临工重机当前业绩增长依赖单一业务,财务风险与外部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应审慎评估其港股上市后的估值合理性,关注业务结构优化及财务指标改善信号。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