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货彩妆第一股”毛戈平去年底在港股上市以来,美妆产业链公司踊跃备战IPO,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30家美妆产业链公司备战IPO,其中3家公司已上市,其余公司均在IPO辅导或审核阶段,为今年的IPO市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美妆企业迎来上市热
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当前,中国美妆市场迎来全新的竞争格局,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美妆企业业绩增长面临压力,不少美妆企业选择通过上市寻找发展突破口,美妆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资本化浪潮。
2024年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毛戈平)正式在港股挂牌上市,上市后业绩表现亮眼。财报数据显示,毛戈平上半年实现营收25.88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36.1%。毛戈平上市后的发展曲线为美妆企业提供了案例参考,通过上市来募资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发展实力。
3月,国货护肤品牌谷雨启动A股上市辅导;5月,国货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月,植物医生向深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8月,已在上交所上市的珀莱雅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9月,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自然堂)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美妆企业以股市为平台进行破局,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东吴证券消费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美妆企业IPO对其品牌力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公司上市并非只是融资需求,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司在市场上的形象。美妆企业上市热潮成为美妆行业加剧分化的信号。
产业链各环节纷纷入局
港股成美妆公司热土
今年上半年,从香水巨头到多肽原料商,从高端护肤品牌到包材制造商,美妆产业全链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资本市场。林清轩有望拿下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谷雨被看好有望拿下“国产美白护肤第一股”。
除品牌商外,原料商阵营同样不甘示弱,维琪科技、珈凯生物等8家企业正在冲刺IPO,包材商等行业上下游公司也出现在IPO队列中,甚至不乏硬科技企业。今年7月,禾元生物科创板IPO注册生效,拟募资24亿元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等。规模相对较小的美妆产业链公司更多选择北交所,包括维琪科技、江天科技。此外,渠道服务商如聚水潭、海拍客等,检验机构如斯坦德生命科学等也积极入局,全产业链拥抱资本市场盛况难挡。
从拟IPO企业类型看,基本覆盖品牌商、原料商、电商服务商、医美企业等美妆全产业链公司,其中品牌商成为本轮美妆产业链公司IPO的主力队员。与此前大多数企业青睐深交所的情况不同,港股成为这波美妆企业上市潮的热门选择。这主要是因为政策鼓励和港股较高的国际资本认可度。此外,今年“A+H”上市模式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港股的国际资本认可度较高,企业可以借此更好地对接和整合全球资本资源,为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动能。
行业复苏信号强烈
三大因素点燃上市热情
美妆产业链公司扎堆上市主要受到三大因素驱动。产业层面,供给和需求多维度推动了化妆品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供给端,上游生物材料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高品质、高功效、低价格的原料;本土企业多年重视研发投入,成果陆续显现。在需求端,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自信心增强,研究型购买、淡化品牌、注重功效和性价比趋势明显。”中信证券美妆与商业联席首席分析师杜一帆分析称。
公司层面,上市公司示范效应强,推动更多美妆企业冲刺IPO。杜一帆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11家重点美妆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增速为7.3%,行业头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政策层面,港交所推出多项制度改革,鼓励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积极拥抱美妆等新消费产业公司。同时,监管部门出台鼓励企业赴港上市政策,开辟了更为宽松、高效的融资通道,为美妆行业高质量发展与走进资本市场的热潮加了“一把火”。
对国货美妆而言,上市只是企业开启了新的竞争格局或者新的阶段,在业绩、合规等多方压力之下,企业要有足够的长期作战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