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季报解读:份额赎回与业绩差距显著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1季度报告已发布,报告期内多项数据变化明显,其中基金份额赎回规模较大,同时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差距显著,值得投资者关注。

主要财务指标:两类份额表现分化

报告期内,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类和C类基金在主要财务指标上呈现出不同表现。

主要财务指标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C
本期已实现收益(元) 5,619,011.88 1,245,864.95
本期利润(元) 944,126.21 -191,201.56
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元) 0.0144 -0.0195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 56,190,126.95 7,718,769.24
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元) 0.8898 0.8721

A类基金本期已实现收益和本期利润为正,而C类基金本期利润为负。这表明在报告期内,虽然两类份额在投资运作上整体方向一致,但在具体收益实现上存在差异,投资者应关注这种分化对长期收益的影响。

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基准差距较大

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对比

  1.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
阶段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过去三个月 1.56% 1.13% 5.18% 0.95% -3.62% 0.18%
过去六个月 -9.00% 1.37% 4.10% 1.04% -13.10% 0.33%
过去一年 8.88% 1.39% 21.73% 0.98% -12.85% 0.41%
过去三年 -2.73% 1.37% 9.26% 0.97% -11.99% 0.40%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11.02% 1.32% -2.90% 1.00% -8.12% 0.32%
  1.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C
阶段 净值增长率① 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过去三个月 1.40% 1.13% 5.18% 0.95% -3.78% 0.18%
过去六个月 -9.26% 1.37% 4.10% 1.04% -13.36% 0.33%
过去一年 8.27% 1.39% 21.73% 0.98% -13.46% 0.41%
过去三年 -4.45% 1.37% 9.26% 0.97% -13.71% 0.40%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12.79% 1.32% -2.90% 1.00% -9.89% 0.32%

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A类还是C类基金,在各个阶段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过去六个月、过去一年和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等时间段,差距更为明显。这反映出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达到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投资者需谨慎评估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未来表现。

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对比

从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曲线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偏离情况。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在多数时间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进一步说明基金在长期投资过程中面临挑战,未能有效实现业绩目标。

投资策略与运作分析:港股加仓与板块调整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而美国政策变化带来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基金组合逐步加仓港股,原因在于港股标的性价比突出,且随着国内龙头公司在港上市,投资标的丰富,同时国内经济复苏有望带来资金回流改善港股流动性。

在板块调整方面,基金从成长性和估值水平出发,减仓了非银、有色、家居等板块,加仓了港股互联网、新能源、电子、汽车等板块。对于恒生科技板块,基金认为目前估值相对合理,若国内经济继续上行且AI应用落地,仍有上行空间。这种投资策略的调整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对投资组合的优化,但市场变化莫测,调整后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基金业绩表现:未达业绩比较基准

本报告期内,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56%,C类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40%,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18%。基金业绩未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这可能与市场波动、投资策略调整等多种因素有关。投资者应结合市场环境和基金的长期表现,综合评估基金的投资价值。

资产组合情况:权益投资占主导

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

序号 项目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1 权益投资 54,705,934.35 84.19
其中:普通股 51,407,857.55 79.11
存托凭证 3,298,076.80 5.08
2 固定收益投资 - -
3 贵金属投资 - -
4 金融衍生品投资 - -
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3,199,000.00 4.92
6 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 5,037,436.01 7.75
7 其他资产 2,039,684.16 3.14
8 合计 64,982,054.52 100.00

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84.19%,表明基金以权益类资产投资为主,风险相对较高。其中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26,008,863.55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40.70%,显示出港股投资在基金资产配置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资产配置结构使得基金业绩对权益市场波动较为敏感,投资者需关注市场波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

按行业分类的股票投资组合

  1. 境内股票投资组合:境内股票投资组合公允价值为28,697,070.80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44.90%,但各行业分布中多个行业未持有相关股票。
代码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A 农、林、牧、渔业 - -
B 采矿业 - -
... ... ... ...
合计 28,697,070.80 44.90
  1. 港股通投资股票投资组合
行业类别 公允价值(人民币)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能源 - -
原材料 - -
工业 1,744,277.90 2.73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8,731,185.33 13.66
日常消费品 2,116,953.56 3.31
医疗保健 1,419,127.97 2.22
金融 - -
信息技术 5,171,433.20 8.09
通讯业务 6,825,885.59 10.68
公用事业 - -
房地产 - -
合计 26,008,863.55 40.70

港股通投资股票涉及多个行业,非日常生活消费品、通讯业务、信息技术等行业占比较大。基金在行业配置上较为集中,这种配置策略在行业发展良好时可能带来较高收益,但也面临行业风险集中的问题,若相关行业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股票投资明细:十大重仓股情况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数量(股) 公允价值(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
1 00700 腾讯控股 9,900 4,540,600.45 7.10
2 689009 九号公司 50,584 3,298,076.80 5.16
3 01070 TCL电子 380,000 3,285,828.50 5.14
4 605589 圣泉集团 113,900 3,224,509.00 5.05
5 09988 阿里巴巴-W 24,200 2,858,558.21 4.47
6 600487 亨通光电 171,100 2,847,104.00 4.45
7 600522 中天科技 189,300 2,756,208.00 4.31
8 02015 理想汽车-W 28,300 2,586,798.62 4.05
9 300750 宁德时代 10,200 2,579,988.00 4.04
10 00981 中芯国际 59,000 2,510,005.32 3.93

基金的十大重仓股涵盖了互联网、科技、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热门领域。这些股票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基金的业绩。投资者需关注重仓股的市场动态和公司经营情况,因为一旦重仓股出现大幅波动或经营问题,可能对基金净值造成较大冲击。

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赎回规模较大

项目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A 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C
报告期期间基金总申购份额(份) 219,863.64 549,796.05
减:报告期期间基金总赎回份额(份) 4,150,413.05 17,174,050.66
报告期期间基金拆分变动份额(份额减少以“-”填列) - -
报告期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份) 63,147,963.16 8,850,658.96

报告期内,两类基金份额均出现较大规模赎回,尤其是C类基金赎回份额更为显著。大规模赎回可能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或未来表现的担忧。同时,赎回情况也可能对基金的资金运作和投资策略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应关注后续基金规模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综合来看,广发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在2025年第1季度表现出份额赎回规模较大、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差距明显等特点。投资者在关注基金投资机会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