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在金陵城防线上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贾二兵 李弘非 郝同杰

春风拂面,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商业街涌动的人潮中,一抹抹迷彩绿格外醒目。27年来,这支由辖区单位女同志组建的民兵队伍,以热血浇灌为民初心,在金陵城的繁华深处书写着新时代的巾帼传奇,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湖南路模范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军抗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战地玫瑰淬火成钢

“99型卡式止血带止血法,预备,开始!”近日,在连队训练场,一声口令划破天际。医疗救护分队的姑娘们正在进行战地包扎演练,只见止血带在模拟伤员肢体上快速缠绕,动作精准。“再快0.5秒!”连长纪淼盯着秒表,额间细汗在阳光中闪烁。这是她们为备战南京市“军事日”民兵军事训练科目演练的第二十七次加练。

这种对极致的追求,早已融入这支队伍的血脉。2006年那个闷热的夏天,23岁的民兵花婷在靶场创造历史。当时她代表民兵连参加防空导弹实弹射击,面对男性主导的比武场,这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把训练场当战场,在烈日下举弹筒练稳定,将沙袋从5公斤加到15公斤。当导弹呼啸着穿透靶机的瞬间,她创下全国女民兵首次用某型导弹命中目标的纪录。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连训,如今镌刻在荣誉室的墙壁上。连队严格按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的标准要求,紧贴任务需求,坚持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积极开展多个课目的教学训练,做到人人过关、个个技能精湛。在2023年江苏省野战医疗救护比武中,医疗救护分队带着自创的救护包亮相。这种将传统三角巾改良为“魔术贴+止血棉”的创新装备,让伤员转运效率提升了40%,助她们勇夺亚军。

信仰灯塔照亮征程

2024年10月,灌云县开山岛的浪涛拍打着岸滩,连队踏上了这座“英雄之岛”。在王继才先进事迹展馆,29岁的民兵葛莹莹注视着王继才生前用过的煤油灯,泪光在眼眶打转。“守岛32年,100多本日志,200多面国旗……”她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信仰不是抽象的词,是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迹。”

这样的精神洗礼在连队已成传统。全连列队,34枚党徽在迷彩服上熠熠生辉——党员比例超70%。“党员哨”“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总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率先扬起。2023年11月,天福园小区门口水管爆裂,党员丁文娟带领突击队在寒冷的夜晚值守现场,一边维持秩序组织抢修,一边为居民送水上楼,一直奋战到凌晨2点,待水管维修好后才离开。

“要让红色传统年轻起来。”指导员李双双的手机里存着特殊课表:每周二下午是“00后”队员的微党课时间,课上会用短视频、情景剧演绎党史故事。红色基因的传承创新而生动。与“柳堡二妹子”民兵连结对共建,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在小学开设“红领巾民兵课堂”……她们让信仰的种子在新时代破土发芽。

迷彩芳华温暖街巷

“报告!东南方发现‘敌机’!”“发射单元就位!”2024年9月,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正在进行。女民兵夏丹丹手持模型导弹,孩子们围成圆圈模拟“防空阵位”。童声与口令声交融,国防意识在游戏中扎根。

这样的场景经常在不同的学校和社区上演,民兵连采用“红色故事分享+国防教育科普”的模式,组织孩子们参观红色景点、分享红色故事,培塑他们的爱国心、民族魂和报国志。

在青岛路社区,民兵任虹的民情日记写满温情:3号楼围墙开裂实地勘察并上报加固;随园车主群停车管理意见表还差8份未收齐;提醒3幢王爷爷关电热毯;给每户独居老人的门上张贴防火防电提示语……独居老人王奶奶家的冰箱上贴着民兵连的爱心联系卡;放学时分,“扶幼岗”的女民兵每天轮岗护送学生过马路,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迷彩姐姐”。更让人动容的是2008年那场暴雪,女民兵们用铁锹为救护车开辟生命通道,冻红的手掌与飘扬的连旗,成为城市温暖的注脚。

从军警民联防到精神赡养协议,从非遗文化传承到网络反诈宣传,如今,这支队伍的服务清单已拓展到28项,涉及多个领域。

夕阳西下,结束巡逻的女民兵们列队走过繁华商街。迷彩服上的汗渍未干,胸前的党徽却格外明亮。27年春华秋实,她们把最美的芳华献给国防绿,让“模范”二字闪耀着新时代中国女性的璀璨光芒。正如连歌所唱:“我们女子民兵连,战时亮功夫。对党永忠诚,守护一方土,为民爱奉献,青春最美丽……”

上一篇:万双鞋垫架起军民“连心桥”
下一篇:委内瑞拉销毁15.39吨可卡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